醫療建筑設計如何解決醫院壓抑的感覺?
2021-11-29 作者:admin
如今
醫保在普及完善
醫療水平在不斷提高
醫護人員在全面提升
相應地
醫療建筑也應該有所改進
傳統的醫院大都給人壓抑緊張的感覺
而一所讓人賞心悅目的醫院
對醫生和病人都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
中國7所這樣的醫療建筑
南京鼓樓醫院擴建項目
隨著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攀升
原本的鼓樓醫院急需合理化的擴建
建筑師在32000平方米的地塊上
設計了總建筑面積23000平方米的新大樓
這樣的建筑面積和88層的金茂大廈相當
項目的設計核心是將醫院花園化
建筑師創造了三個層級的花園和六個庭院
讓綠色滲透到醫院的各個角落
低矮的建筑設計不僅減少了垂直交通的壓力
也創造了適宜人們活動的空間
外立面的植物與地面的庭院連成巨大的花園系統
這樣通透立面和日光天井保證了充足的自然光照
乳白色的磨砂玻璃將室內的陽光過濾得更為柔和
針對南京地區夏季悶熱的氣候特點
立面設置側向的通風有效帶走表皮積熱
大幅降低了能耗
讓建筑更好的服務于人
湖南保靖安東醫院
相比于城市的醫療機構
中國鄉村的醫療設施相對簡陋和粗糙
該項目旨在改變現狀重新定義農村的醫院
建筑師用一個連續坡道的形式為各樓層提供無障礙設計
寬敞的坡道創造了一個開放的中央庭院空間供公眾使用
庭院提供了休息空間和室外等候空間
外立面由回收的磚塊組成
螺旋形的走廊是由混凝土制成
混凝土是在一個柔韌的膠膜里塑造
表現出了平滑變化的質感和柔軟多變的陰影
這不僅僅是一家醫院
更是為村民打造的友好的公共空間
廣東省順德第一人民醫院
建筑師考慮到大量患者進入門診就醫時會造成客流高峰
所以建立了一條巨大的長廊
包含了掛號、等待就醫、餐飲和零售方面的服務
自然通風的長廊是充滿活力的室內外空間
患者的大部分候診時間都是在這里度過
可持續綠色設計元素在建筑中大量運用
公共交通系統被帶到了園區里便于病人和工作人員通勤
生態濕地和大型水體用來收集和管理雨水
所有的建筑物都為東西朝向并列布置
這些細長的建筑擁有最大程度的采光
還為醫護人員和病人呈現出周圍的風光
長廊上的陶瓦可以用作遮陽屏和蓄熱體
白天能夠減少得熱量晚上可以供暖
光伏一體化的立面遮陽屏、天窗和屋頂系統
每年能夠產生1500M的可再生能源
垂直花園、屋頂花園以及觀景平臺使每一個建筑體塊
都擁有了綠色空間和自然區域
香港余兆麒健康生活中心
呂元祥建筑師事務所
建筑師將一座醫院大樓的荒廢天臺
改造成了低碳綠化的健康空間
從綠化天臺到綠化墻超過57%的綠化率
一方面有助隔熱降溫減低空調負荷
另一方面優化舊醫護大樓環境
中心分成主室、小童和成人輔導室以及多用途室
加入了大量低碳設計元素
豐富多變的建筑結構令中心完全天然采光和通風
穿堂風設計大大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建筑師從病人的角度出發
將醫療建筑變為另類的健康療愈空間
為傳統醫療建筑帶來了新的樂章
北京愛育華婦兒醫院
醫院的布局結構很像幸運草
幸運草被視作快樂和母性溫柔的象征
從建筑外部的陶板遮陽裝置開始
延續至貫穿整棟建筑設計的簡潔的水平向圖案
框景的元素被主要運用
醫院的大廳沐浴在從大片玻璃傾灑而下的日光中
大廳采用吸聲吊頂減輕大尺度公共空間里的噪音
在休息區天花的高度降了下來給人一種家的感覺
建筑每層空間的色彩各不相同
標識圖案有趣又具有很強導向性
兒科樓的色彩更艷麗而婦科樓的色彩雅致
室內木料的使用不僅使空間氛圍更溫暖
也起到了平衡濃重色彩的作用
深圳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孟建民建筑事務所
設計以寬約的街串聯各個醫療單元形成有機整體
醫院可隨發展對各個部分進行擴建
由于有一條醫院街的控制
擴建后的建筑依然能夠成為一個相互融合的有機整體
醫院街以弧形大廳為起點貫穿醫院可方便到達每一科室
街內建設各種生活和商業功能
呈現出一幅生氣勃勃的城市場景
打破了傳統醫院的冷漠景象
中心化布局和簡化的流線提高了醫院效率
住院大樓前為開闊的綠化庭院
在視覺上與紅樹林原生態景區連為一體
為住院患者提供怡人舒心的觀海視野
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天津極橙牙科診所
RIGI睿集設計
建筑師希望呈現溫暖友好的空間
來解決醫療空間給人帶來的不舒適感
由于牙科診所的品牌為橙子
所以圓形作為基礎元素貫穿整個設計當中
木質材料與選擇性色彩的搭配傳遞了溫暖質感
空間布局由入口區、兒童區、等候區及就診區組成
建筑師采取了弱化室內室外界限的設計策略
在外立面上通過植物將室內外的空間聯系
并盡量精簡在墻上的尺度
不傳遞出過分的商業氣氛
前臺區域也盡量傳遞的輕松平等的態度
讓患者有一個溫暖友好的開始
入口的重要位置規劃了兒童體驗區
等候區布置成一個類似餐桌的形式
人們在這里面對面而坐溝通或者安靜等待
等待區左手邊橙色透明區域為醫院的中央供給室
透明開放的方式傳遞了診所公開透明的理念
整個診所有如家一樣平和溫馨